除草剂是我国作物用农药顶级规模的细分市场,除草剂种类丰富多样,包括草甘膦、草铵膦、二甲戊灵、百草枯等。其中草甘膦是目前全球除草剂中市场规模占比最高的品种,市场占有率为18%。同时作为我国使用量最大的农药品种,除草剂市场发展的新趋势也备受行业关注。当前随着转基因作物加速推广种植,使得耐草甘膦、耐草铵膦等转基因大豆、玉米等作物的研发以及不久将获大面积推广应用,从而也将对未来除草剂市场格局也将带来很大改变。
除草剂又称除莠剂,是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地发生枯死的药剂,用以消灭或抑制植物生长的一类物质。目前除草剂是我国作物用农药顶级规模的细分市场,占据44%的市场份额。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除草剂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除草剂种类丰富多样。依据相关的化学类型进行分,除草剂可大致分为苯氧羧酸类、芳氧苯氧丙酸酯类、二硝基苯胺类、三氮苯类、酰胺类、取代脲类、二苯醚类、杂环类、环状亚胺类、磺酰脲类、氦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腈类、苯甲酸类、联吡啶类、环乙烯铜类等。除草剂具体品种又可大致分为草甘膦、草铵膦、二甲戊灵、百草枯等具体终端产品。
目前草甘膦是全球除草剂中市场规模占比最高的品种,市场占有率为18%;其次为草铵膦,仅占全球市场的3%。
草甘膦(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是一种高效、低毒、安全的除草剂,其工作原理为抑制植物氮代谢酶(EPSPS 合酶)的活性,从而让植物死亡。草甘膦包括IDA法、甘氨酸法两种工艺。其中IDA工艺由美国孟山都公司于1971年创制成功,我国沈阳化工研究院于1973年研制甘氨酸合成路线成功。目前,海外生产以IDA工艺为主导,而国内则是甘氨酸法占主导地位。据统计,国内甘氨酸法的产能占比为68%,IDA法生产草甘膦的产能占比为32%。
随着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大豆、棉花、油菜、玉米)的发展,草甘膦的用量逐年增加。2023年我国草甘膦产能为74.3万吨,产量为53万吨。
目前我国草甘膦企业产能分布高度集中,主要集中于兴安集团、福华通达、新安化工、江山股份、好收成韦恩等公司,其产能分别为23万吨、15.3万吨、8万吨、7万吨、7万吨,这五家厂家产能合计占全球总产能的55%,占国内总产能的81%。
2024年除草剂市场需求整体较弱,产品需求缩水,订单减少,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以草甘膦为例:2024年第一季度市场需求相对良好,厂家价格相对坚挺,有意向上抬价格,价格从2.6万元每吨小幅反弹至2.65万元左右,第二季度随着需求的低迷,以及上游厂家库存的释放,价格会出现小幅阴跌的迹象,截止到12月底最低成交价格2.38万元左右;全年累计下跌2200元每吨,累计跌幅达到8.46.%以上,当前依旧难有止跌的现象。
农田杂草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生物灾害之一,杂草与作物争肥、争水、争光、争空间,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并传播病虫害,给农业生产导致非常严重损失。据相关统计,杂草每年可吃掉地球上1,000,000,000人的口粮。而除草剂作为我国使用量最大的农药品种,其市场发展的新趋势也备受行业关注。
近年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复种指数特别高,对除草剂的使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高效无人机喷药的广泛使用,飘移问题日渐突出;新的耕种方式的变化,例如2021年推广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除草剂的使用提出新的要求;同时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耐草甘膦、耐草铵膦等转基因大豆、玉米等作物的研发以及不久将获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未来除草剂市场格局也将带来很大改变。
转基因技术是多种生物育种技术的一种。相较于传统育种,转基因更加快速精准高效,能够打破物种间的生殖隔离,是解决传统育种难以解决病虫害等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增加作物产量、减少病虫草害损失、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节省人力成本等方面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转基因技术在全球农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论是从种植培养面积的广泛性还是作物种类的多样性来看。近年来我国转基因技术的推广步伐显著加速。2023年12月26日,农业农村部颁布了一项意义深远的公告:共26家企业荣获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种子的经营许可证,这是我国首次发放此类许可,说明我们在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此公告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特别是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以及国家推动转基因技术的深层原因,成为了公众热议的焦点。随后2024年3月31日,农业农村部于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宣布30个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种已通过初审,预示着未来几年我国生物育种玉米和大豆种植将迎来显著扩张。
转基因作物加速推广种植后,除草剂市场格局将发生明显的变化。目前我国有82家生产和登记草甘膦和草铵膦原药和制剂的企业都在报名进行代谢和代谢物的毒理实验,安排药效和残留实验,草甘膦、草铵膦的使用量将呈现快速上涨,形成1~2个产品独大的特点;常规除草剂的应用量减少,大豆田和玉米田很多常用除草剂用量会下降为原来的5%~6%;氟磺类产品会降到原来的10%;但随着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常年种植,杂草抗性发生率会持续不断的增加,一些常规除草剂如灭草松、氟磺胺草醚等又有了市场机会。因此相关企业要积极顺应市场潮流,因势利导做出调整。
从长期来看,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推广需要时间,不会一蹴而就。因此,对农药行业的影响预计将在未来3年内逐渐显现。目前,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培养面积占比较小,仅为4350万亩,占总种植培养面积的5%,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待挖掘。能预见的是,随着转基因商业化的逐步推进,除草剂中的草甘膦、草铵膦等市场需求将得到逐步提升,并有望在长期内持续受益。(WW)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曝中国三成车企短期资金紧张,比亚迪负流动资产1254亿,2026或进入全行业淘汰阶段
伊朗10名核科学家睡觉时被“特殊武器”暗杀!以军承认:拦截失败!以色列“网络首都”被炸,世界最大钻石交易所遭破坏
考生、家长零距离体验!云南高考阅卷全流程公开。#高考 #评卷开放日 #云南